- 全部智能领域
- 制造 / 物流 / 园区 / 办公
- 家居 / 安防 / 交通 / 能源
- 零售 / 文娱 / 金融 / 营销
- 党建 / 法务 / 医疗 / 教育
- 农业 / 技术 / 其他
最新
最热
随着企业业务发展与技术成熟,企业面临海量增长的数据,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企业对数据的应用从监测、洞察逐步向决策迈进,进入了数据智能应用的时代。 传统企业面临多种数据应用的困境:内部数据孤岛现象严重,且数据碎片化,无法统一融合赋能业务;企业内部通常是IT部门负责处理和管理数据,业务部门无法直接使用数据,影响业务运营与规划;数据开发工作成本高,不同需求导致企业存在数据服务能力重复建设的问题等。 而数据中台能够实现数据汇聚、统一标准与口径,形成数据资产,进而为业务提供高效的数据服务;同时数据中台面向业务场景而建,将数据抽象封装成服务,能够实现数据的资产化、服务化,具有跨部门的普适性业务价值能力,赋能业务部门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连接数据前台和后台,实现企业的数据开发能力的复用。因此,数据中台成为企业实现数据智能应用的核心。

阅读(672)
5项原则:服务入民,提升效能;统筹并进,集约共享;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跨界融合,协调联动;积极稳妥,远近结合发展目标:到2035年,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赋能交通基础设施,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成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有力支撑。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能耗水平有效控制。泛在感知设施、先进传输网络、北斗时空信息服务在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覆盖,行业数据中心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建立,智能列车、自动驾驶汽车、智能船舶等逐步应用。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前瞻性技术应用水平居世界前列。

阅读(866)
截至2020年3月20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收集到抗疫Al产品反馈500余条。其中,智能服务机器人、大数据分析系统和智能识别(温测)产品数量居前三,计算机视觉、语音、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相对较高,面向使用场景丰富,因此其代表产品在抗击疫情中也发挥了极大作用。

阅读(1004)
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中,5G是真正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性技术,成为领衔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排头兵。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5G的丰富应用已初露锋芒,而5G更大的价值在于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与各行各业的结合,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助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发展。

阅读(853)
数据之于数字世界,就如同DNA分子之于生物体。完善的产业链结构之于数据,就如同完美的双螺旋结构之于DNA。双螺旋DNA结构是生物遗传、生物体构建、生命延续的重要基础,而数据产业链结构是数字世界构建、数据价值流转的重要支撑。相应的,只有结构完整的、可搬移、可衍生、可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的大数据产业链,才可以为构建数字世界的生态格局提供支撑。

阅读(811)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新闻记者发布会上提出,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阅读(654)
数字李生是基于物理系统的实时数字化模型。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Michael Grieves博士于2002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理想状态“通过物理设备的数据,在虚拟(信息)空间构建一个可以表征该物理设备的虚拟实体和子系统;并且这种联系不是单向和静态的,而是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都联系在一起。”,被认为是最早的数字孪生。其中包含了数字孪生的几个核心元素:真实空间、虚拟空间、从真实空间到虚拟空间的数据流连接,以及从虚拟空间向真实空间或者其他虚拟空间的信息流[1]。2011年,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ir Force Research Laboratory,AFRL)最早提到了digital twin这个概念。关于数字李生的基础元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陶飞教授,基于Grieves教授的概念,进一步提出了数字李生的五维模型:物理实体,虚拟实体,连接,李生数据,服务[2]。本篇从实践角度,将数字李生的关键元素定义为连接、数据、模型、交互和应用,并定义以及描述了数字孪生的三大类支撑技术:连接、计算(包括数据和模型计算)、交互。

阅读(732)
5G作为先进的通信技术手段,以其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高连接、泛在网等诸多优势,在5G行业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医疗、能源、制造等不同的行业用户,需要结合具体的业务场景和业务需求,打造针对不同行业的5G专网,从而让5G最大化的使能千行百业。

阅读(673)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以5G基建为首的中国七大“新基建”,是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预计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3.5万亿元,中国信通院发布的《5G产业经济贡献》认为,预计2020至2025年我国5G商用间接拉动的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

阅读(843)
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生活形态、生态治理等产生深刻影响。进入新时代,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被广泛认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要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

阅读(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