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很少人有人知道,当前全球所有的信息数据中,有90%都产生于近几年
随着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人类社会不仅是迎来了数据的大爆炸,也迎来了人工智能特征使之改变的时代特征,应用特征,评价特征,价值特征,产品特征。
相关报告显示,预计2020年,全球平均每个人均摊到的数据量将达到5200GB,这其中的三分之一不仅将成为大数据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也将成为人工智能行为规范、行事规则、产品规矩的一部分。
任何传统优势可能都不会存在,没有对新事物的认识,就没有未来。
另,更巨大的数据量,对算力无疑是更严峻的考验。
必须冲破摩尔定律,AI服务器必须登上历史舞台
众所周知,推动AI发展的动力有三个:算法、数据、算力。
不久前,Facebook公司人工智能领域的负责人杰尔姆·佩森蒂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出了对于人工智能的担忧,自2012年以来,创建最先进系统所需的计算量每年增加10倍,AI训练任务所运用的算力每3.43个月就会翻倍,这一数字大大超越了芯片产业长期存在的摩尔定律(每18-24个月芯片的性能会翻一倍)。
算法的突破与数据洪流的爆发成就了人工智能行业,但现有计算平台已经不足以完成人工智能对于庞大运算量的需求。
传统服务器主要以CPU为算力提供者,随着云计算、大数据、AI、物联网等技术应用,数据在近几年呈指数型增长,以往只依靠CPU进行运算的传统服务器应付起来愈发吃力。因此,拥有上千个核心、擅长处理密集型运算的AI服务器必须登上历史的舞台。
从硬件架构来看,AI服务器主要指的是采用异构形式的服务器,有CPU+GPU、CPU+FPGA、CPU+TPU等多种形式,其中采用CPU+GPU结构的AI服务器最为广泛。因此在业界,也有许多人将其默认为GPU服务器。
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系统支出将达到358亿美元,相比2018年增加44%
AI服务器市场的前景可见一斑。
2018年11月12日,在美国达拉斯举行的全球超算大会SC18上,浪潮发布AI超级服务器AGX-5,凭借其单机每秒2千万亿次的计算性能,成为当时全球最强大的AI计算主机之一;
2019年4月10日,华为在其智能计算中国行深圳站上,正式推出基于昇腾AI芯片的Atlas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即针对AI全场景的解决方案,以加强该公司智能计算布局;
2019年7月1日,在MWC19(2019世界移动大会)期间,亦有服务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全新一代自主研发服务器发布……
从服务器到平台,今后的领导者的任务之一,必须包括构建完善产业生态
2019年上半年,互联网仍然是AI服务器市场最大的主体,同时能源、服务、建筑、通信、公共事业五个行业增速超过或接近200%,传统行业的AI应用已迈入规模化部署阶段,产业AI化进一步提速。
但是,传统行业应用AI的最大挑战往往不在于算力,而在于缺乏平台、应用程序开发,以及模型、算法调整方面的技术能力,产业AI化的实现需要生态力量的支撑。
为解决这一难题,不少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一站式解决平台。
目标包括,连接具备AI技术开发能力的科技公司及具备实施AI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SI、ISV伙伴,通过彼此的连接、共享与协同,共同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Al模型和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