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平台!
客服热线
发起求购
  • 全部智能领域
  • 制造 / 物流 / 园区 / 办公
  • 家居 / 安防 / 交通 / 能源
  • 零售 / 文娱 / 金融 / 营销
  • 党建 / 法务 / 医疗 / 教育
  • 农业 / 技术 / 其他
最新
最热
行业长期发展战略清晰明确,政策重点支持。我国 2017 年提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人工智能的行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预计到 2030 年,我国要形成较为成熟的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体系,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后续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支持性政策,我国人工智能在国家战略层面,分别从技术突破、人才培养、创新平台、伦理要求、场景应用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综合、系统的人工智能建设和发展的顶层设计。近期的政策中更加注重人工智能的场景应用,通过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025-05-12
阅读(17)
1.政策发展阶段与特点 中国人工智能政策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政策主题的演变。 (1)起步阶段(2015年之前): 这一阶段,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聚焦于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政策重点在于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AI相关研究,并逐步推动AI技术在特定领域的应用。例如,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发展智能制造,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2)快速发展阶段(2016-2020年): 这一阶段,中国人工智能政策进入快速发展期,政策主题从基础研究转向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30年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目标。政策重点包括加强AI核心技术研发、推动AI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培育AI新兴产业等。
2025-05-12
阅读(35)
中国确立人工智能优先发展战略,全面布局技术突破、产业培育与应用场景的一系列政策,推动与获得了日益增多的全球竞争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文献计量分析显示,政策文本中的高频词是发展、技术、建设、创新、服务等;内容分析显示,供给型、需求型与环境型政策工具分布基本均衡,政府部门与企业、科研院所等政策执行主体被明确界定了引领发展的使命任务,产业体系、技术人才、应用场景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政策目标;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政策工具、主体和目标三者的协同性达到了高水平,但对社区等政策主体、创新平台等政策目标、公共购买等政策工具的重视不足。
2025-05-12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