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平台!
客服热线
发起求购
  • 全部智能领域
  • 制造 / 物流 / 园区 / 办公
  • 家居 / 安防 / 交通 / 能源
  • 零售 / 文娱 / 金融 / 营销
  • 党建 / 法务 / 医疗 / 教育
  • 农业 / 技术 / 其他
最新
最热
如何看待小鹏汽车的现状?我们认为小鹏汽车的相对α或将在2023年H1初现。 我们认为现阶段对于小鹏汽车销量和智能化的展望不必过于悲观,小鹏汽车在2023年H1的新车型(P7/G7)仍兼具品牌力和产品力,相关车型的口碑已经初步经过市场验证,伴随G9发布后公司管理层面掀起的一系列组织架构改革和调整,我们预计未来小鹏汽车对用户需求的实现将更为克制和专注,不同平台之间的协同效应将进一步加强。同时现阶段小鹏汽车在智能化、补能体系和高级别自动驾驶领域相比其他新势力车企的在纯电汽车领域的领先研究成果也有望逐步在2023年开始转化为相对竞争优势,因此我们看好小鹏汽车2023年在整车分化行情中的强α属性。
2023-03-10
阅读(326)
智能驾驶行业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智能驾驶技术方面感知方面涉及到AI算法、高算力芯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及高分辨率高动态摄像头, 规划决策端涉及到域控制器、控制算法等,执行端涉及到线控制动、线控转向,从低阶到高阶的智能驾驶传感器配置量、 域控制器的性能都需要提升,软件算法方面更是重中之重,当前不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厂都在对智能驾驶进行高强 度投入。
2022-08-07
阅读(382)
我们 认为目前制约激光雷达大面积量产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成本与价格太 高,另一方面是性能是否能通过车规级验证仍需要测试。成本与价格方 面,通过价格下探来获取市占份额是供应商的重要竞争方向。从技术水 平与方向来看,我们认为国产供应商存在弯道超越的可能。激光雷达标 的关注炬光科技、永新光学、蓝特光学。
2022-08-06
阅读(364)
车载计算平台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大脑”,更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变革的风向 标,从硬件到软件的全产业链都充满了机遇。 第一,异构硬件平台是算力时代下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 的逐渐提高,对高性能 SoC 芯片的需求不断提升,SoC 主控芯片是所有环节中 壁垒最高、商业模式最佳的环节;此外,当前汽车芯片出货量过小,无法充分 摊销前期高昂的研发成本。种种因素注定了,SoC 主控芯片一定是长期极其稀 缺的赛道,也是只属于少数玩家的游戏,英伟达、高通、英特尔等国际巨头持 续发力芯片赛道,国内方面,华为、地平线等正在不断追赶; 第二,汽车软件将是汽车智能化赛道的贝塔。随着汽车软件权重占比的不断提 升,对与主机厂而言,应用软件是其品牌智能化的直接体现,更是能否占领消 费者心智的关键,核心功能的定制化和差异化一定是其发力的重点,而对于底 层相对标准的系统软件和功能软件,以及相应的工具链等产品,独立的方案商 优势显著。此外,芯片厂商的商业模式注定了其技术落地会选择相应的方案厂 商合作,与头部芯片厂商深度绑定的优质方案商具有长期的成长空间。
2022-07-14
阅读(419)
传统汽车产业正围绕着“软件定义汽车”,掀起了新的转型升级潮。 纵观汽车发展历史,从最开始的“机械定义汽车”到“电器定义汽车” 再到“电子定义汽车”,最后到现在的“软件定义汽车”。软件定义 汽车(Software Defined Vehicles,SDV),即软件在车辆中扮演 的角色逐步放大,在汽车中的渗透率越来越高,智能汽车成为了继智 能手机之后,IT产业的又一个万亿级风口。本份报告,亿欧智库将以 “软件定义汽车”为核心,围绕智能驾驶汽车的感知、决策、执行以 及整体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2021-12-07
阅读(426)
过去十年,4G 网络的推广和手机智能化的机遇带给科技行业和国民经济重 要的成长的推动力。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科技公司,以及谷歌、亚马 逊、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抓住移动端的发展机遇,获得了营收和市值的 大幅提升。近期苹果、华为、小米等公司纷纷宣布加入智能汽车新领域,与 传统汽车公司和Tesla 等造车新势力分庭抗礼。在中国力争“2030 碳达峰, 2060 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我们看好未来十年智能汽车新赛道将涌现多家 伟大的公司,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我们预计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从 2020 年2,805 亿美元增长至2030 年8,908 亿美元,复合增速达12.2%。
2021-10-02
阅读(505)
智能驾驶:核心要素数据积累加速技术突破 。综述:群雄逐鹿格局未定 。路线:双重路径看好渐进式硬件预埋+跨越式特定场景 。方案:单车智能先行看好激光雷达及大算力芯片长期增长空间
2021-08-24
阅读(542)
近日小鹏P5与极狐阿尔法S两款智能汽车引起市场广泛关注,智能驾驶时代加速到来。一方面,百度、小米、滴滴等科技&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造车角逐,智能理念跨界生长。另一方面,传统车企电动化加速,搭载智能驾驶。直观来说,智能驾驶就是要类比人类驾驶,使用技术和设备达到辅助乃至替代驾驶的功能。用传感器如摄像头、雷达等感知驾驶环境,用算法芯片实现驾驶决策,用控制执行系统控制汽车行驶,最终将驾驶者彻底从驾驶中解放出来。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年我国智能驾驶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226亿元,预计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速扩张。
2021-08-12
阅读(610)
汽车行业万亿级市场,在新四化发展浪潮下正经历颠覆式变革,华为依托其深厚的ICT技术储备切入智能汽车领域,有望后发而先至。2020年10月华为正式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定位汽车界的Intel,实现HuaweiInside。HI全栈解决方案集芯片、操作系统、感知硬件、决策融合算法、云计算等优势为一体,打造1(CC架构)+4(智能驾驶等四大系统)+N(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智能化部件)的汽车技术闭环。其中,CC架构与特斯拉等车企的区别在于其采用分布式网关而非集中式,将所有执行器和传感器接入分布式网关并组成环网,在减少对中央计算平台依赖的同时保证了高速、安全的网络数据传输。华为通过全栈式布局,从根出发来实现软件定义汽车。
2021-08-11
阅读(469)
·为什么关注汽车后市场?智能化趋势下,传统整车厂毛利受冲击,产业价值逐步后移。基于保有量及车龄的提升,车后市场规模仍将稳定增长,至2030年,规模预计达到12000亿欧元。细分领域看,移动互联改变了汽车金融,物联网时代或将深度影响汽修与汽配产业。一方面,多样化的选配需求以及多频次、专业化的汽修服务最为“刚需”;另一方面,汽车智能化飞速发展,汽车电子需求也正逐步提升。 ·节奏:智能化前装渗透提升,后装放量在即政策推进是汽车后市场发展最大的驱动力之一。海外市场,从环保、网联化到智能化推进,自03年起逐步对OBD系列相关装配进行强制要求;国内市场,与国外相近的政策布局且节奏更为密集,基于需求和占比的提升,汽车电子的增长量级更为可观。细化来看,汽配领域,在网联化和智能化的双重驱动下,以车载摄像头/TPMS芯片为代表的新型配装需求加速。当中,2019年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达16.74亿美元,且后装开始放量;汽修领域,智能化检测需求提升,伴随造车新势力在维修服务上的持续加码,新一轮汽修设备升级来临
2021-07-19
阅读(530)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2页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