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智能领域
- 智能制造 / 智能物流 / 机器视觉
- 智能办公 / 智能家居 / 智能安防
- 智能交通 / 智能能源 / 智慧零售
- 智能文娱 / 智能金融 / 智能营销
- 智慧党建 / 智慧政务 / 机器躯干
- 智慧医疗 / 智慧教育 / 智慧农业
- 机器小脑 / 智能传感 / 空间模型
- 机器大脑 /
最新
最热
2020年,突然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原本就关乎国际民生的医疗行业推到最显眼的位置。在这个关键时期,数字化医疗大显身手,比如,医学专家利用5G技术,远程控制超声机器人,为新冠肺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快速响应上线,为全国百姓提供免费咨询和问诊服务。

阅读(722)
大量资本及人力的投入促进全球生物医药技术不断突破,新品种药物不断诞生。2013年至2018年,全球在研新药年复合增速为8%,2018年比2017年增加了395种新药。

阅读(920)
根据Analysys易观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第4季度,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46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1%;全年累计交易额达5058.4亿元。2019年,学前教育普惠化、义务教育素质化、职业教育改革以及教育产业智能化升级是行业发展的几大核心旋律,伴随而来的是渗透下沉市场、行业风口频出、智慧教育提速,驱动行业持续释放潜能、保持增长。

阅读(776)
近日小鹏P5与极狐阿尔法S两款智能汽车引起市场广泛关注,智能驾驶时代加速到来。一方面,百度、小米、滴滴等科技&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造车角逐,智能理念跨界生长。另一方面,传统车企电动化加速,搭载智能驾驶。直观来说,智能驾驶就是要类比人类驾驶,使用技术和设备达到辅助乃至替代驾驶的功能。用传感器如摄像头、雷达等感知驾驶环境,用算法芯片实现驾驶决策,用控制执行系统控制汽车行驶,最终将驾驶者彻底从驾驶中解放出来。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年我国智能驾驶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226亿元,预计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速扩张。

阅读(637)
中国有着全世界最多的互联网用户,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网民数达到8.29亿,手机网民达8.17亿,微信(含WeChat)月活人数突破11亿、QQ月活人数达8亿、新浪微博则接近5亿,几大社交平台在中国的渗透率已经超过97%。特别是移动社交,中国消费者每天在手机上花费近4个小时,其中社交媒体上平均花费2.3小时以上。以微信平台为例,平均每天有超过7.5亿用户阅读朋友圈的分享和发帖。

阅读(757)
在传统互联网时代,设备、终端、软件、服务、应用等实体都需要唯一的数字身份,方能实现实体标识、相互识别。数字身份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也是实现数字空间治理的前提,只有准确识别实体,才能对实体的行为和信誉进行持续评估和管理。数字证书作为一种常见的数字身份凭证,具有应用灵活、安全性高等特点,在互联网中得以广泛应用。随着以5G为代表的万物互联新时代的到来,智慧城市、物联网、数字孪生不断普及,无论是联网设备之间交互,还是连接这些设备和人的协作体系,都迫切需要基于数字身份和认证体系构建数字世界的安全基础。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基于公钥基础设施的传统数字证书体系难以适用于新的实体身份认证场景,面临证书颁发流程长、证书配置效率低、状态管理实时性差、跨CA机构证书互信复杂等问题。

阅读(914)
人工智能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导致改善医疗保健,更安全和更有效的运输,个性化教育,重大科学发现,改进制造,提高农业作物产量,更好的天气预报等方面的突破。这些好处主要归功于几十年来联邦对基础人工智能研发的长期投资,这些投资为人工智能系统带来了新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允许将人工智能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应用研究。

阅读(753)
人工智能正在进入供需融合的创新发展期,从需求侧看,在长期的经济转型压力和近期的抗疫恢复形成双重牵引;从供给侧来看,人工智能产业各生态层不断丰富成熟,已经在工业、医疗、城市等多领域落地。 疫情是Al的试金石,是一次国家级别的数字化全面检验,从基础设施的完备性、数据的流通性到快速反应能力的一次全面测试。在疫情之下,Al公司不再是以往的旁观者,而是出演关键角色,提高抗疫战争的整体效率。经过疫情,中国已经不再有纯粹的“传统产业”,每个产业或多或少都开启了数字化进程。 受疫情用工难、成本加剧、劳动力感染等风险因素的影响,制造业和服务业正在加快人机结合的进程,向制造、服务智能化进一步转型。

阅读(667)
由于舆情政府下达了多项政策来避免人群聚集,首先是延迟春节后企业复工时间,其次是延迟各学校开学时间,暂停线下教育培训机构。以上海为例:除特殊企业外,不早于2月9 日24 时前复工;且各级学校2 月17 日前不开学,线下教学活动必须停止。可以发现,疫情会对常规的教学工作和商务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值得庆幸的是,科技带来了许多新的生产方式,很多科技公司都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尽可能减少疫情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

阅读(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