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的核心精神是创新
百余年前,冯如先生驾驶着有些简单的“冯如1号”颤颤巍巍地离开地面跃上天空的那一刻,中国人从此结束了对天空的想象,挣脱束缚、飞向蓝天。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航空事业走过的第110个年头,在这一年,歼-20、运-20、直-20蓝天聚首,“鲲龙”AG600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成功首飞。
德国内政部长泽霍费尔接受采访时,说到:排除华为,5G建设将推迟5到10年。记者在日本街头进行采访,当地民众均对中国比日本早半年时间进入5G时代并不惊讶。
2020年初,格力电器以1739件数量位居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第六,与此同时,这也是格力连续四年进入国家知识产权排行榜全国前十,稳居家电行业之首。
军事、民用科技,方方面面,均都代表了中国的创新实力,全世界不容忽视的力量。
创新精神是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的
创新是一个古老词语,亦作“剏新”,出自《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据《春秋》,仲子非鲁惠公元嫡,尚得考别宫。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故推断,“创新”一词远在2500-3000年前便已被中华民族创造出。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指南针的前身——司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始于战国;火药由晋朝葛洪发明(公元265年-420年);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
中华民族的创新从未停息,这是刻在骨子里的。
创新的核心不在物质,在于精神
创新的定义:一指创立或创造新的,二指首先。从物质层面来说,人类通过对物质世界的利用和再创造,制造新的矛盾关系,形成新的物质形态,就是创新。曾经有一段时间,“懒人经济”这个词特别火,大家普遍认为,世界的创新进步,是由懒人推动的。而这不是懒人直接推动的,是由那些善于发现其中核心原因的勤快人决定的。
这里面的深层次含义直接指出矛盾关系是重点。人之所以懒,那是懒是一部分人的天性,是基因的一部分。懒与勤快是一种矛盾。勤快的人是那些打破基因禁锢,能觉醒基因中勤快那部分、能发现主要矛盾主要方面的那批人。他们可以通过创造创新,让懒人一直懒下去,而不会被社会彻底淘汰;也能让一般人体验到更便利的衣食住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