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悉,腾讯拟推出个人微信云存储付费服务,意味着微信聊天记录可以实现云端备份和恢复获悉,腾讯拟推出个人微信云存储付费服务,意味着微信聊天记录可以实现云端备份和恢复。据悉,该业务可能采用按年付费的模式,苹果用户或在180元/年左右,安卓用户或在130元/年左右。但该费用具体可存储多大容量的数据尚未得到确定。
针对此话题,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和财经郎眼邀请了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首席品牌官、广东卫视《财经郎眼》监制刘玉雯作为主持人,对暨南大学教授、暨南大学经济管理(国家级)实验中心副主任、暨南大学创业学院互联网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汤胤,珠海资深媒体人林丹,广东省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汇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专家王磊进行提问并得到了解答。
这些天大概很多人都在调侃这个话题。是否有必要为聊天记录上云买单,固然要看个人需求,但我们可以更多从这几个角度来思考:聊天内容上云,安全性如何保障?此次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申请注册的商标“WECHAT CLOUD”,分类涉及网站服务、科学仪器、通讯服务以及广告销售,说明微信对商业化路径进行了怎样的布局?这一动作与腾讯云之间有何联系?
价格可以接受的前提下,我个人是会付费购买此项服务。其实这与把钱藏在自己家和把钱存在银行的区别是一样的。安全性分为若干种,理性点的用户会在数据丢失和数据泄露之间做选择,对比两者的发生概率。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申请注册的商标“WECHAT CLOUD”,其实不必过多解读,微信前置的聊天服务免费已经是商业竞争以及我国互联网用户体验文化传承下的共识,但并不意味着后置的服务不可以收费并获利。
多年来我们也一直看到腾讯公司对于微信的商业化非常谨慎保守,这不仅是创始人的理想主义,同时也是一个世界级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我所知,这与腾讯云的团队并不完全重合,所以业务上也必然有所区别。
微信云存储付费,要从几个方面看。
第一,如果是较私人的内容,个人的隐私如何保障是重点。
用户如果不付费或使用一段时间后放弃使用,上传至云端的内容要如何处理?是否还能下载?如果不能下载,里面的数据是否会泄露?就像几年前有不少“云空间”,前期说免费,大家都把图片等放进去,后来一说要收费,不少人就选择放弃使用,之前的工作包括上传的数据就等于没有了。
多人合用的云存储,也有泄露隐私的风险。比如一对情侣,热恋中双方都可以登录,如果有一天分手了,那双方的隐私要如何保障?
类似的私人的聊天内容,如果放在云上被泄露,被上纲上线也是很可怕的。
但是,对于一些职业比如新闻工作者,如果能把稿件、采访录音都存在云上还是非常便利的。
从比较私人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就算再值得回忆的东西,都会使用U盘等进行存储,云端太容易让不相干的人获取到信息。
第二,从公司业务或者工作角度来说,比如各种工作群的内容,或者是双方洽谈生意的聊天记录,云存储是有优势的,因为自己肯定储存不了这么多内容。
第三,另外,如果用户涉及到刑事案件或者经济纠纷,该用户所使用云存储空间的内容是否可以被公检法部门调取?如果不行的话,那云存储空间岂不是变成了“法外之地”?
一些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也不太适合放在云存储空间,如有黑客攻破防御系统,资料全部都会泄露,而且如果不加以监管,很容易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到时候,腾讯方面会不会承担连带责任呢?
上述问题,都是一些需要考虑或者完善的,这就要看腾讯方面给出的说明了。
最后,从大的方面来说,微信云存储的问世,属于技术进步,不应该在还没有“出生”就将其“扼杀”,因为有选择总比没有选择强。
微信云存储付费服务这件事,可讨论的点实在有点多。
看到有人吐槽,放着产品缺陷不改直到变成付费服务,有人疾呼“流量人质”,有人核算存储成本后破口大骂。当然也许这个功能上线,就如同点播一样,恨得牙痒痒,然后还是会买。
从商业模式上,没有比微信更好地推广平台,所以这个功能上线,大概率依然会商业成功。然而,这样的事件,也让大众越来越发现互联网垄断的危害,资本的力量绚丽如烟花,但也危险似毒药。
微信的成功,个人浅见,三个因素绕不过去,即极简的设计,免费和国家大力发展网络基础建设的政策。而后两者其实远比前者更关键。微信中的关系链,朋友圈把大家牢牢绑定,在大家开始习惯网络付费,也开始来付费云存储,后面再来个vip,vvip也都不奇怪。
如果没有国家政策,估计依照惯性还会继续成功很久,直到要么轰然倒塌如同诺基亚,要么全面控制国计民生如同三星。其实,国家多项政策已经意识到互联网企业走向垄断的必然性和危害性,只是如何宏观调控,又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问题,但至少我们的国家有勇气有决心去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
“弹科技”是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与广东卫视《财经郎眼》围绕科技热点、行业趋势,邀请各领域的意见领袖进行点评的互动栏目。本栏目致力于为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向善提出真知灼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