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或者毁灭
在2018 Teradata全球用户大会上,全球数据仓库技术专家Stephen Brobst曾提到,“要么你已经是一家数据公司,或者将来成为一家数据公司,剩下的就是被彻底淘汰。”
客观来看,大数据(Big data)的作用可能并没有被神话,因为它早已成为企业洞悉市场趋势、抢占市场先机、发掘市场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行业吸引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目前它已经发展出了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和行业生态。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由来已久的对于大数据的态度是,“未来的时代将不是IT时代,而是DT的时代,DT就是Data Technology数据科技,大数据对于阿里巴巴集团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重要或者不重要,事实会告诉大家答案。而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学习、认知,然后融合、创新。
大数据的发展,体现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大数据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它在各方面的成功应用一次次刷新着大众对于世界的认知。当然,大数据并不是孤立的个体,它本身就代表了一个产业链,产业链的根茎不断变得根深和蒂固,这正是大数据不断落地应用、发展壮大的标志。
目前,这种积极的变化正不断在医疗、海洋渔业、农业生产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凸显。更好的大数据应用,更科学的企业发展,这早已不是一句口号。
近日,美国农业大数据提供商Indigo AG筹集了2亿美元融资,该轮融资将用于发展农业微生物、数字科技、谷物流通等业务,以帮助农作物生长。目前,大数据正被用来改善农业行业的各个环节,从播种、育苗到施肥、养护,从农产品加工、销售到食品安全的溯源等。
作为助推农业生产向智慧型转变的巨大动力,大数据之于现代农业生产已经越来越不可或缺。其他相关行业也是如此。
辩证地看问题,也只不过就是客观公正地思考问题
虽然大数据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利好,然而对立和统一的根本规律在此也体现地淋漓尽致。“大数据杀熟”的诟病,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陌生。
从苹果手机和安卓手机购买同一视频平台会员费的高低,到互联网咖啡品牌针对新老用户在优惠券发放力度的明显不同……类似的差别对待或已成为社会常态。去年3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调查显示,56.92%的被调查者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
虽然2019年1月实施的《电子商务法》对此现象从根本上进行了一定的规范,但有关专家指出,“大数据杀熟”概念的定义还有待明确和客观,《电子商务法》还需进一步细化。
暴露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也许前路漫漫,但至少已经踏出了改变的第一步。
多角度看事物才能对其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摆脱个人的主观偏见。对大数据的态度如此,对消极现象的态度如此,对所有事物的态度也该如此。管中窥豹是贬义词,古人诚不欺我。
什么才是需要行业共同努力的东西
回到事物本身,大数据行业或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英特尔预测,到2020年全球数据量将会达到44ZB,是2011年的24倍,这意味着过去几年中全球数据以每年43%的速度快速增长。
面对这一趋势,在我国,大数据的战略意识也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尤其是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数据资产已经成为了行业的核心资源。
不过,从更高的视角看,对面大数据,不能仅仅看到它代表的海量数据,或者通过挖掘、分析、加工后形成数据资产的能力。还应该看到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核心,即数据源,而数据源反馈的应该是真实,是真相。
因为对于大数据来说,真实的数据反馈是极其重要的,它关系着事物和事件接下来的发展走向。大数据肩负着社会向着更好方向发展的艰巨使命,这需要行业的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