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建设背景
(一)、国家政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要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2011年主管教育信息化的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指出“教育信息化做好顶层设计”,以数字校园整体建设,深化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2012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促进每一所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整体设计,软硬件、资源与服务的整合。
伴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字出版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电子书包”这一新型教育信息化产品为学生“减负”,改变教师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已成为我国教育界及高新技术厂商关注的热点。
1999 年新加坡政府率先启动“电子书包”项目,马来西亚、菲律宾等都紧随其后推广电子书包。苹果、微软、联想等世界IT巨头,都纷纷进入这一市场。2001年10月28日中国第一代互动式电子书包问世,在迈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之际,《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动‘电子书包’和‘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内外学习和研究”。上海虹口区启动的基础教育电子书包项目拉开了中国政府以区域为单位整体推动电子书包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的序幕。中国电子书包已走过十一年,电子书包日渐为学校、家长、学生、教育部门所认可,其设计与开发,逐渐从笨重的笔记本电脑变成轻巧便携的移动终端,从硬件为主,变成终端、软件、资源、平台等集成为一体的整体性解决方案。
形势分析
1.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和网络建设已基本完成,丰富各种信息化应用内容是下一步关注重点;
2.数字化教学、网络化学习和移动学习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3.中小学生对电子产品具有天生的亲近感,利用互联网及各类电子终端来辅助学习的习惯正在养成;
4.教育主管部门出台政策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书包重量;
5.政府相关部门倡导环保、低碳的校园环境,节省纸张等各种资源,减轻环境污染;
6.减负及应试背景下,教育部门肩负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升学率的艰巨任务,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工作的重点。
(三)、方案目标
本方案以学生为主体、个人电子终端和学习资源为载体的,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学习各个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移动数字化学堂”,深刻改变学校教与学方式。
建设目标:
——教育主管部门
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降低教材成本,减轻纸张污染;
——学校和老师
探索信息化教学常态应用模式,打造学校品牌和影响力;
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成绩,减轻师生负担;
——学生
减轻书包重量;
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精准学习;
与教师同学互动,培养团队学习模式;
聚合各类学习资源,搭建无处不在的学习平台。